上级动态

首页» 上级动态

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 2018-05-08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规划》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引领,坚持立法为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

  《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等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加快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法典的精神灵魂,推动民事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充分发挥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在宪法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体制,从源头上确保鲜明的价值导向。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互联网信息领域立法。四是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健全社会建设方面的法律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建立公平、可及、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组织立法,积极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严格严密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制定完善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倡导珍惜粮食、节俭消费理念。六是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探索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相关法律制度,研究制定信用方面的法律,健全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探索制定公民文明行为促进方面法律制度,引导和推动全民树立文明观念,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规划》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支持立法机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规划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要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需求,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制定好立法规划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步伐。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工作进展情况的宣传,及时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宣讲阐释。要加强舆论引导,报道典型案例,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彰显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规划》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谈谈制定《规划》的基本考虑。

  答: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法律法规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律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才能契合全体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实现良法善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在立法中体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同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存在立法空白,一些立法相对滞后,等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十分必要而紧迫。

  制定《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切实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政治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立法活动政治方向正确,符合人民意愿,反映时代要求。二是坚持价值引领。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以德治促进法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是坚持立法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从法律制度上更好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立法规律,回应社会关切,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坚持统筹推进。按照轻重缓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相关立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推动各类制度、章程、守则、规约等规范的制定完善。

  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等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二是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三是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四是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严格严密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六是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 

  问: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有哪些具体安排?

  答: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产品,培育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法律体系来保障。为此,《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促进相关法律,增强文化产业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立法。研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规定,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规划》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中,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损毁破坏。完善节假日立法,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探亲探视权利,弘扬孝老爱亲美德善行,为“常回家看看”提供制度保证。针对一些地名存在的“大、洋、怪、重”乱象,健全相关法规制度,鲜明价值导向,彰显时代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规划》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完善互联网信息领域立法,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推进网络诚信和网络公益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问: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这方面有些什么安排?

  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认知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规划》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健全社会建设方面的法律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完善教育领域法律制度。研究完善校园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预防校园安全事故、欺凌和暴力,维护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规划》提出,要适时制定和修订就业、劳动合同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制定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更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安置对象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关爱未成年人、尊敬老人、爱护残疾人、尊重优待退役军人和烈军属的良好氛围。健全慈善法配套法规,完善尊老扶弱、赈灾救难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划》强调,要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获得感为目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建立公平、可及、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问:在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方面,有哪些部署?

  答:《规划》提出,要适时修订国旗法和国徽法,加强对国旗国徽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监管,尊重、爱护和正确使用国旗国徽。

  《规划》强调,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惩治歪曲丑化、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推动见义勇为立法工作,为依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健全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困难帮扶机制,完善医疗、抚养、赡养等保障措施,消除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

  《规划》提出,要探索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相关法律制度,研究制定信用方面的法律,建立健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健全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建立健全信息保护制度,规范信息归集使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规划》提出,要探索制定公民文明行为促进方面法律制度,引导和推动全民树立文明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针对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存在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陋习,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规划》强调,恪守职业道德是敬业的基本要求,要研究推动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教育引导公职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把拥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的要求和义务;强化体育、演艺、网络等领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引导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有关立法,培育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新创业、回报社会。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写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请问如何结合《规划》贯彻落实宪法的新规定新要求。

  答:在宪法中确认一国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信条,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宪法地位,是这次宪法修改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宪法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鲜明、最权威的引领、规范和教育、保障作用。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要的是将其融入宪法。在贯彻《规划》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立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每一项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问:请谈谈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支持立法机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本规划的贯彻落实。承担法律法规起草任务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确保完成立法任务。

  要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需求,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制定好立法规划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步伐。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立法修法规划与国家立法规划计划更好衔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的重要内容,注重立法目标和价值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

  要加强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宣讲阐释。要加强舆论引导,报道典型案例,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社记者)